作者
姚 慧
文章摘要
本文以武汉市 K 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 2022-2025 年开展的 12 项综合实践活动(含校园文化节、普法讲座、研学旅行等),结合课程表、活动记录、师生实践反馈等资料,深入探究其课程实施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的契合度。研究发现,该校课程在活动类型覆盖与地域文化融合方面呈现一定优势,但存在课时保障不足、类型结构失衡、学生主体性弱化等问题。基于施瓦布实践课程理论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从刚性课时管理、活动类型优化、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改进及建议,仅供参考。
文章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课程方案;契合度;小学教育;远郊学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关静玥.喀什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D].喀什大学,2016.
[3]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4(02):39-43.
[4] 李臣之,纪海吉,张利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校本建构:地方文化融入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8(11):72-78.
[5] Schwab J J.The Practical:A Language for Curriculum[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78.
[6] 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2002(06):42-48.
[7] 张孝芬.以实践育人为视角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J].家长,2025(04):95-97.
[8] 李文婷.与陶同行融入生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融合[J].读写算,2025(07):130-132.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