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与“法器”:黄檗山明清茶具的美学特征

ISSN:3041-0630(P)

EISSN:3041-0606(O)

语言:中文

作者
钱怡文,黄忠杰
文章摘要
以黄檗山明清茶具为对象,围绕“材质之朴—造型之简—装饰之寂”建立审美分析框架,综合文献梳理、类型学比对与“动作—器型—席面”的场景化重建,阐释茶具的实用属性如何在寺院仪轨中转化为“法器”的指向性。结果表明:紫砂、素胎、竹木等真材与低反光肌理支撑握持触感与光影显现;低重心与节制比例使注水—回礼的礼次与席面秩序同拍;光素器壁与偈语刻铭通过留白与字势触发“读—用—悟”连续体验。据此提炼“少饰—真材—以序为境”的设计要点,可为相关器物保护与当代转译提供依据。
文章关键词
黄檗山;明清茶具;茶器
参考文献
[1] 高振宇.隐元禅师与日本煎茶道之兴起[J].浙江工艺美术,2024,(21):13-14. [2] 贺炫.黄檗宗教团对日本煎茶道的影响[J].福建茶叶,2023,45(12):178-180. [3] 朱康.17—19 世纪中国陶瓷茶具对日本煎茶道的影响[J].陶瓷研究,2025,40(03):14-17. [4] 廖深基,温志拔,王慧杰.黄檗文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08:454. [5] 詹嘉,朱康.论中日茶文化中的横柄壶[J].农业考古,2024,(05):93-102. [6] 潘之琳,文卫民.禅宗美学对中日陶瓷茶器影响探微[J].陶瓷研究,2024,39(02):113-115. [7] 徐强.晚明东传日本的黄檗书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3. [8] 施錡.新世纪日本禅宗艺术交流研究——以黄檗美术为中心[J].美术,2024,(02):22-35. [9] 沈晶.茶道中茶则的审美意趣及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20. [10] 何悦.日本煎茶道茶室空间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