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建飞
文章摘要
聚焦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转型需求,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在关联并构建适配性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与跨学科视角融合,首先界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其对就业生态的影响,进而从目标、内容、方法三个层面剖析二者的耦合机制,最终构建“三维九要素”理论框架,涵盖价值导向层、内容体系层与实施保障层。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对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产业适配性具有实践意义。
文章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就业指导;耦合机制
参考文献
[1] 何元浪,袁健红.人工智能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提升: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5,42(11):1-11.
[2] 杨东杰,吴双,王天.新质生产力与高校就业育人双向赋能: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5,(06):50-60.
[3] 汪大海,莫雪杨.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治理的行动逻辑与路径探索[J/OL].现代教育管理,1-9[2024-08-11].
[4]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眉山市东坡区:“AI 职业指导师”上线智能服务赋能就业全链条[EB/OL].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