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新明
文章摘要
不少高校已开设陶瓷文化通识课程,将其纳入于通识教育体系。这类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陶瓷欣赏和审美的能力,还有助于拓宽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往的陶瓷文化通识类课程多未考虑学生专业背景差异,而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基于学生专业认知背景的差异,提出“通识+专业特色”的陶瓷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因专业施教。以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概论》课程为例,从构建通专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有效整合师资力量与课程资源三个方面探讨陶瓷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改革。
文章关键词
通识教育;陶瓷文化;通专结合;陶瓷概论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2] 陈宁主编.陶瓷概论[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 年.
[3] 郝兴伟,周元峰,任立英.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4(09).
[4] 袁婧,孙凌云,吴飞,等.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差异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J].远程教育杂志,2025,43(03).
[5] 陈静远,刘明月,陈立萌,等.大一新生期待什么样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来自浙江大学的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5(7).
[6] 都立辉.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谈谈我对大学通识选修课教学的一点看法[J].才智,2011(28).
[7] 李均,吴秋怡.大学通专融合:缘起、模式与策略[J].江苏高教,2022(09).
[8] 牟晖,郝卓凡,陈婧.中美案例教学法对比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21(04).
[9] 史洋.情境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Z2).
[10] 侯俊军,凌艳平.项目式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6).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