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角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ISSN:2737-4297(P)

EISSN:2705-1358(O)

语言:中文

作者
韩君翊,杨 绿
文章摘要
中职学生常见焦虑、抑郁与社交退缩等心理问题,影响其成长与学校管理。尽管协同育人理念日益强调,现实中学校、家庭与社会职责常现脱节。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经验在认知与情绪中的作用,为心理干预提供新视角。本文基于该理论,梳理中职心理教育现状,分析协同机制障碍,结合镜像神经元与情境互动等研究,提出以身体参与与情境体验为核心的干预路径,推动构建更具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文章关键词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J].中小学德育,2023(5):79. [2]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J].儿童与健康,2023(02):53. [3] 张哲,靳娟娟,俞国良.中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调研证据[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03):48–63. [4] 王萍.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困境与突破[J].中小学德育,2022(2):40–43. [5] 彭敏,黄莹.家校社协同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审视与纾解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23(6):79–84. [6] 俞国良,张哲.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特点及对策考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1):12–17+76. [7] 俞国良,邵蕾.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变迁与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0(4):71–79+113. [8] 俞国良.我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基本估计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3):13–16. [9]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北京:教育部,2008. [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Z].上海:上海市教委,2020.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Z].北京:中办,2023. [12] 王瑞安.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青少年情绪理解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21,29(5):822–829. [13] 周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庭协同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14] 吴敏.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机制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8):89–92. [15] 叶浩生.镜像神经元与人类情绪共感机制[J].心理学动态,2018,26(2):110–117. [16] 范世伟.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干预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2(9):84–89. [17] 薛灿灿,李想,李梅.具身认知理论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实践路径探索[J].教育观察,2022,11(3):67–74.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