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场测试的地铁线路地下段振动源强特性研究

ISSN:2705-0998(P)

EISSN:2705-0513(O)

语言:中文

作者
黄明华,程云妍,徐 鸿,赵才友
文章摘要
为科学深入优化轨道减振设计,揭示作为参考基准的普通整体道床振动源强选取原则,本研究针对某地铁线路典型隧道断面,开展了列车运行速度引起的振动源强现场测试研究。通过在钢轨、道床板和隧道壁等关键部位布设高灵敏度ICP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列车通过时的振动信号,并采用Z计权修正处理,获取最大Z振级指标。测试数据经时域、频域及统计分析后显示,某地铁线路在直线段隧道壁处VLzmax范围为64.2dB~92.8dB;另一条线路隧道壁VLzmax为71.8dB~84.9dB。频谱分析表明振动能量集中于25Hz~80Hz之间,主频带约为63Hz。测试结果反映出结构形式、列车速度及地质条件对振动响应的显著影响。建议选取直线段测点代表线路振动源强,为地铁振动环境影响预测、减振设计与敏感点超标治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并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文章关键词
轨道减振;振动源强;Z计权修正;振动能量;轨道交通
参考文献
[1] XIA H,CALCADA R.Traffic induced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and controls:theory and application[M].Nova Science Publisher,2013. [2] 王佳欣.地铁运行引起住宅建筑振动对人体烦恼度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3] 张校恺,韦凯.一种环境振动源强预测随机可靠度分析方法[J].振动与冲击,2024,43(6),336-344. [4] 王嘉,李莉.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24,43(3),215-222. [5] 曹洋,施皓,李交锋.密贴下穿影响下地铁车站振动源强演变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 [6] 欧阳滔,刘庆杰,罗信伟,冯青松.快速地下线振动源强特性实测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24,43(3),55-64. [7] 刘文武,冯青松,罗信伟,齐英睿.地铁隧道振动源强受车辆状态影响因素实测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24,37(4),24-31. [8] 杨舟.地铁列车加速对振动源强及环境振动传递特性影响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24,68(5),159-164. [9] 闫宇智,黄宏斌,丁德云.基于地铁振动源强分析的车辆状态定量识别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4. [10] 毛苇.车轮状态对地铁列车振动源强的影响及评价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24,43(17),184-190. [11] 李明航,马蒙,刘维宁.地铁列车振动源强离散机理测试分析振动[J].测试与诊断,2020,40(4),738-744. [12] 汪友晗,廖英英,张培杰,张厚贵.某地铁线地下段普通道床振源随机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25,44(8),309-314. [13] 易强,赵磊,高原,王树国.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区振动源强特征与减振措施效果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4,21(5),1854-1865. [14] 宋卓西.基于概率统计的铁路环境振动源强预测修正项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24. [15] 何卫.实测数据驱动的地铁振动源强 MLP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24. [16] 张中帅.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地铁列车振动源强取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17] PANEIRO G,Durao,F O,et al.Prediction of ground vibration amplitudes due to urban railway traffic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field data[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2015,40.DOI:10.1016/j.trd.2015.07.006.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