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及创新——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为例

ISSN:3041-0630(P)

EISSN:3041-0606(O)

语言:中文

作者
赵维平,孙晓美
文章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神经机器翻译(NMT)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之诸如Google翻译、ChatGPT、百度文心一言等国内外智能语言模型的广泛运用,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机器翻译在效率和精确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翻译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当前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不足,并为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优化翻译人才培养路径提供参考。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跨学科的融合、实践平台的升级以及产学研的合作等手段,培养具备外语语言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翻译人才,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文章关键词
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翻译人才培养;外语专业
参考文献
[1] 屈哨兵:《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4)》,商务印书馆,2024. [2] 胡开宝&李娟:《大语言模型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挑战与前景》,《外语电化教学》,2024. [3] 王少爽,李春姬:《技术赋能时代翻译教师能力结构模型构建与提升策略探究》,《外语界》,2021. [4] 门湘池,于林鑫,费连城,佟浩南,袁昕:《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研究》,《大学教育》,2025. [5] 王筱,《数字智能时代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翻译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大连大学学报》,2025. [6] 石春让:《多维考察及其翻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12-29. [7] 陈伟&潘佳琪:《数智翻译时代的译者主体性问题研究》,《外语研究》,2025.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