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 煜
文章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以社区院落为单元的传统空间成为城市更新的焦点。然而,现行更新模式往往侧重于物质形态与经济利益,忽视了居民与院落空间长期互动中形成的情感联结。本文通过探讨城市更新如何扰动乃至断裂居民对院落的“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研究发现,大规模、置换式的更新会导致居民“地方感”的深刻失落,表现为记忆载体的湮灭、社区网络的瓦解与文化传承的中断。然而,通过参与式设计、记忆物化与新公共性培育等“人本”路径,居民的情感认同有望在新的空间形态中得以重构。
文章关键词
城市更新;院落文化;地方感;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 朱竑,刘博.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8.
[2] 吴蓉,黄旭,刘晔,等.广州城市居民地方依恋测度与机理[J].地理学报,2019,74(02):379-393.
[3] 易永强.城市更新背景下成都市社区邻里公共空间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3.
[4] 高若男,李语杨.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旧式里弄改造对周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上海市黄浦区肇周路为例[J].上海房地,2020,(06):25-32.
[5] 周瀚,赵丹羽.资本与空间关系视角下的北京城市更新实践[J].北京规划建设,2024,(06):58-6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