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定位”:数字时代的记忆锚点与社交触媒

ISSN:3041-0630(P)

EISSN:3041-0606(O)

语言:中文

作者
吴静悦
文章摘要
本研究考察微信朋友圈的“定位”功能在数字时代作为记忆锚点及社交触媒的独特意义。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普及,个体的记忆实践愈发嵌入平台环境中。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及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发现个体在旅游、演唱会等有特殊意义的场景发布朋友圈,更倾向于采用精准定位,用数字化形式为记忆添加空间标记点,保存与还原特定场景。此外,定位在社交互动中还起到信息澄清、情感触发以及关系维系的作用,既帮助用户在熟人圈子里降低误解、同步近况,也通过增强互动频率,强化社交联结。研究表明,朋友圈“定位”不仅改变了个体记忆的存储方式,更对数字环境下的社交关系结构与生活实践进行了重塑。
文章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定位;数字记忆;社交关系;媒介化
参考文献
[1] Couldry,Nick.Media,society,world:Social theory and digital media practice.Polity,2012. [2] 杨梦姣.从“再媒介化的双重逻辑”看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J].当代电视,2024(1):72-76. [3] 刘晗.数字记忆的“有机性”连接:新记忆生态下的多维实践[J].南京社会科学,2024,(04):109-120. [4] 曾娇丽.地理媒介与历史街区的“再地方化”——基于上海市思南路历史街区的考察[J].青年记者,2023,(24):74-76+79. [5] 黄显.重建小公园亭:数字移动媒体与地点记忆的延续[J].新闻知识,2020,(06):29-34.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