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文娟
文章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大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智能观亟须系统性引导。本研究聚焦青年群体技术认知特征,揭示其人工智能观存在工具理性主导、伦理判断失焦、创新思维受限等现实症候。研究论证当前引导工作面临三重矛盾,即技术迭代速度与认知更新滞后的时间差、商业逻辑渗透与价值理性弱化的结构性冲突、技术黑箱效应与主体性发展的认知壁垒。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技术哲学理论,构建“认知纠偏—价值重塑—能力发展”三位一体的引导策略。通过开发技术伦理思辨课程模块,创设人机协作情境下的决策实训项目,建立校企联动的价值观引导实验室,着力破解知行脱节问题。研究提出阶梯式引导体系,将技术批判思维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为高校实现技术素养与人文精神协同发展提供实践方案,助力青年群体在智能时代建立技术应用与社会责任的动态平衡。
文章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合理人工智能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N].人民日报,2025 年 4 月 27 日第 1 版.
[2] 王天恩,王金伟.人工智能观:一个人类新的安身立命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25,(04):12-19.
[3] 王斌伟,付圣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J].学术研究,2025,(04):1-9.
[4] 郭亚军,寇旭颍,冯思倩,等.人工智能素养:内涵剖析与评估标准构建[J].图书馆论坛,2025,45(02):42-50.
[5] 蔡曙山.生命进化与人工智能——对生命 3.0 的质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03):83-99.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