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菊香,沈心怡,郭晓静
文章摘要
本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策略。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革新、要素重构和模式创新优势,系统研究其赋能生态经济平衡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降碳-产业增效-政策协同"的闭环,能够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与经济增速提升的双重目标。研究结合区域实践案例,从技术突破、产业转型、区域协同、政策保障四个维度提出平衡策略,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提供实践参考。
文章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生态经济平衡;绿色转型;减污降碳;政策协同
参考文献
[1] 姜伟贤.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与金融高质量发展[J/OL].统计与决策,2025,(17):11-16[2025-09-20].https://doi.org/10.13546/j.cnki. tjyjc.2025.17.002.
[2] 刘晨晔,郑天依.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51(04):15-26+325.
[3] 周恩宇,赵浪,肖秋香.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识别[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5,32(05):41-58. 韩敏.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研究[J].农业经济,2025,(09):79-80.
[4] 李德山,贾子萱.新质生产力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J/OL].环境科学,1-19[2025-09-20].https://doi.org/10.13227/j. hjkx.202506020.
[5] 张莉,陈凯.新质生产力赋能低碳经济转型:作用路径与空间溢出[J].生态经济,2025,41(09):13-24.
[6] 唐兴霖,赵逸飞.新质生产力赋能国家治理:机遇、挑战与实践路径[J/OL].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2025-09-20].https://doi. org/10.19833/j.cnki.jyu.20250909.014.
[7] 陈升,刘子俊,张楠,等.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注意力与政府治理研究[J/OL].科学学研究,1-20[2025-09-20].https://doi.org/10.16192/j. cnki.1003-2053.20250901.001.
[8] 刘晓霞,史梦菲,赵宸希.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及路径研究[J].税务与经济,2025,(05):90-95.
[9] 杨逸隆,牛刚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辩证逻辑与实践路径[J/OL].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10[2025-09-20].https://doi.org/10. 13676/j.cnki.cn36-1224/f.20250911.00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