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语诺
文章摘要
侠,是中国社会土壤中孕育出的独特的社会角色。“侠”字最早见于篆文,本意用以赞扬乐于助人,舍身取义的高尚品格,后来引申为身怀武艺、见义勇为的人,之后侠成为一类具有独特品质心性的人群的总称,作为文学作品的描写对象,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咏侠诗以吟咏侠客为主题,主要通过对古代、文人自身或理想中侠客事迹的介绍,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寻求主体身份的最终定位。
文章关键词
历史文化;诗歌史;咏侠诗
参考文献
[1] 谭家健:《墨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 2009 版,第 78 页.
[2] 《韩非子》校注组:《韩非子校注》卷十八,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 版,第 241 页.
[3] 《韩非子》校注组:《韩非子校注》卷十九,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 版,第 246 页.
[4] [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四,中华书局 2006 版,第 3183 页.
[5] [汉]班固:《汉书》卷六二,中华书局 2007 版,第 3688 页.
[6] [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一,中华书局 1977 版,第 34 页.
[7] 蔡佑启:《易水萧萧风气,引来壮歌连绵——古代游侠诗的滥觞暨流域初探》,《语文学刊》1999 年第 1 期.
[8] 刘飞滨:《汉代的游侠与游侠歌谣》,《唐都学刊》2004 年第 3 期.
[9] 李晓芹:《侠文化与曹植的游侠诗》,《阴山学刊》1996 年第 4 期.
[10]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五七,中华书局 2016 版,第 2122 页.
[11] [唐]李白撰,[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六,中华书局 1977 版,第 341 页.
[12] [唐]李白撰,[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六,中华书局 1977 版,第 339 页.
[13] [唐]李白撰,[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 1977 版,第 216 页.
[14] 全宋诗编委会:《全宋诗》卷二一五七,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版,第 24376 页.
[15] 全宋诗编委会:《全宋诗》卷二七八四,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版,第 32958 页.
[16] 全宋诗编委会:《全宋诗》卷三五九八,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版,第 43044 页.
[17] [元]王恽撰,杨亮、钟彦飞点校:《王恽全集汇校》,中华书局 2013 版,第 1670 页.
[18] 饶宗颐、张璋:《全明词》第三册,中华书局 2004 版,第 1237 页.
[19] [唐]李白撰,[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六,中华书局 1977 版,第 356 页.
[20] [唐]李白撰,[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六,中华书局 1977 版,第 342 页.
[21]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七十八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版,第 100 页.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