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虹燕
文章摘要
社交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核心障碍之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的能力。近年来,我国学者结合Skinner的言语行为理论及国内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按言语行为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言语行为、中级言语行为和高级言语行为。然而,多数孤独症儿童的初级言语行为难以自然萌芽,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教学活动方能促进其发展,逐步过度到中级言语行为。为探索孤独症儿童初级言语行为的有效干预方法,本研究以同伴录像示范为干预手段,对一名6岁孤独症儿童展开训练,以提升该儿童初级言语行为中要求行为、命名行为、交互式语言完成率。经干预后,该孤独症儿童各目标行为均得到显著提升。经家长访谈进一步显示,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明显减少,社会交往水平显著提升。
文章关键词
孤独症;同伴录像示范法;言语行为;社交沟通
参考文献
[1] 沙鹏,雷江华.融合情境中应用同伴介入法干预孤独症儿童社交语言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23(2):72.
[2] 金宁,户秀美,马永强,胡晓毅.孤独症儿童言语行为教学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22(4):46.
[3] Ezzeddine E W,DeBar R M,Reeve S A,&Townsend D B.Using video modeling to teach play comments to dyads with ASD[J].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2020(4):767.
[4] 严方舟.孤独症儿童交互式语言的特征及音乐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5] 邹小兵.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阶梯训练[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