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江宇欣
文章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非遗传承与文化保护的核心载体,其保护与活化利用对于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荔湾区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和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多维度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策略。研究认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不仅有助于城市历史路径的延续和公众记忆的维系,也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为未来文化旅游和社区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文章关键词
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 赵宏宇.(2024).对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实践思考.探求,(02),74-81+120.
[2] 唐韦,丁淇榆,&李丽玲.(2023).基于“讲好城市故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以广州荔枝湾涌为例.居舍,(31),125-128.
[3] 姜自凤.(2022).城市更新视角下广州西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广州永庆坊微改造为例.今古文创,(29),117-119.
[4] 姜晓杉.(2021).基于韧性理念的广州南华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5] 赵丽洁.(2021).基于规划实施评估的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6] 温朝霞.(2022).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的思考——以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求,(03),73-80.
[7] 张维荣.(2022).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8] 汪欣.(2023).文化变迁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涵化现象初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01),103-108.
[9] 胡其波,黄丽满,&李军.(2023).传统与新生何以融合并存——基于代际差异的旅游者真实性体验与忠诚度的影响关系研究.人文地理,38(05),180-190.
[10] Moon,H.,&Han,H.(2019).Touristexperiencequalityandloyaltytoanislanddestination:Themoderatingimpactofdestinationimage. JournalofTravelandTourismMarketing,36(1),43-59.
[11] 张霞儿.(2019).景观人类学视角的非遗特色小镇建构路径探析.贵州民族研究,40(3),80-84.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