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踏飞燕的美学猜想及文化内涵之我见

ISSN:3041-0606(P)

EISSN:3041-0630(O)

语言:中文

作者
张世成,罗红梅
文章摘要
马踏飞燕是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擂台古墓东汉时期的文物件之一。同期出土了铜人、铜牛、陶器等220余件文物,其中有39匹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铜马。其他38匹铜马虽有汉代造型,但总体型态与常马无异。只有其中一匹三足腾空,昂首嘶鸣,矫健俊美,躯干壮实,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别具风姿。虽身高只有34.5厘米,身长40厘米,宽13厘米,重7.15公斤,头顶的鬃毛,飘逸的马尾,浑圆的躯体,动感强烈,展翅奋飞,神奇之处在于其右后足踏一飞燕,极具视觉冲击,给人以无边的想象,人称“马踏飞燕”。东汉时期的先人为什么要塑造马踏飞燕?同期出土的39匹马中为什么只有这一批马与其他造型迥然不同?为什么它脚下会踩一飞物?这一飞物到底是什么?代表着什么?象征了什么?马怎么可能踩在飞鸟之上?马踏飞燕究竟美在哪?到底有哪些文化内涵?
文章关键词
马踏飞燕;猜想;文化内涵;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简读》.甘肃省博物馆. [2] 丁硕赜.汉代“马踏飞燕”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启示[J].天工,2024,(09):12-14. [3] 王倩.青铜雕塑“马踏飞燕”的研究[J].艺术品鉴,2020,(26):10-1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