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隆浩,王堞凡
文章摘要
随着生态旅游与户外露营的热潮兴起,营地空间逐渐从功能性转向体验性与精神性需求的复合表达。在设计语境中,“场所精神”成为连接人、自然与环境记忆的重要概念。本文基于生态现象学理论视域,探讨乡村露营地中场所精神的构建路径。通过对生态现象学的核心观点解析,结合场所精神的空间生成机制,构建了一套“知觉—情境—精神”三层次的设计方法论框架。验证其在生态嵌入、感官体验与精神唤起等方面的实践价值。最后,论文提出面向未来的设计展望与感知反馈机制,为生态型景观营地营造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文章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场所精神;露营地;感知设计;景观营造
参考文献
[1] 万嘉旭.露营经济助力消费升级的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3.
[2] 柳昱成,柳红明.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公共建筑设计研究[J].散装水泥,2024.
[3] 穆艳杰,胡建东.自然价值的疏离与回归——论生态现象学“生活世界化的自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
[4] 杨镇源.论“心即理”视域下翻译学天人合一的意义观[J].外语学刊,2025.
[5] 刘工程.基于情境感知的皖南山地型露营地景观设计研究[D].湖北大学,2024.
[6] 冯建明.梅洛庞蒂身体主体美学思想探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
[7] 刘莉.身体媒介[D].南京艺术学院,2022.
[8] 李克华,王艳楠.文化自信背景下美术在承德历史文化挖掘与传播中的作用研究[J].牡丹,2020.
[9] 王超.基于多感官体验的新媒体交互艺术[J].工业设计,2015.
[10] 郭云娇,梁睿昕,罗秋菊.叙事建构港珠澳大桥为红色旅游场域的过程及效果——基于叙事与记忆之场理论融合视角[J].旅游学刊,2022.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