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艺术家乔丹·沃尔夫森新媒体艺术研究

ISSN:3041-0630(P)

EISSN:3041-0606(0)

语言:中文

作者
明萌萌
文章摘要
美国当代艺术家乔丹·沃尔夫森从2001年开始活跃在当代艺术界,他热衷于CGI动画、全息投影、虚拟现实、面部识别等技术,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形态并创作了大量新媒体艺术作品。
文章关键词
乔丹·沃尔夫森;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文化表达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拉什.新媒体艺术[M].俞青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2] 特里·巴雷特.为什么那是艺术[M].徐文涛,邓峻译.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 [3] 列夫·马诺维奇.新媒体的语言[M].车琳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 [4] 格雷厄姆,库克.重思策展:新媒体后的艺术[M].龙星如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5] 金江波.当代新媒体艺术特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 阿瑟 ·丹托 .艺术的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 [M].王春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7] 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 简·罗伯森,克雷格·迈克丹尼尔.当代艺术的主题[M].匡骁译.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2. [9] 上野千鹤子.厌女[M].王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10] 陈亦水.“技术作为方法”的亚洲设问——“2021 亚洲数字艺术展”评述[J].艺术评论,2021(10):64-79. [11] 段似膺.国内新媒体艺术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15,36(01):13-22. [12] 杨国柱.从叙事雕塑走向整体艺术:论马修·巴尼的“雕塑电影”[J].电影艺术,2021(04):55-62. [13] 马晓翔. 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14] 胡媛媛. 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 [15] 向玲玲. 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D].厦门大学,2006. [16] 邓博. 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 [17] 刘冰冰.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艺术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18] 王文文. 论当代艺术中的“沉浸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19. [19] 徐小鼎. 嬗变的游戏—当代装置艺术的参与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20] 朱其. 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兴起和演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21] 杨国柱. “情动力”(affect)视域下中国展览馆中录像艺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6. [22] 乔丹·沃尔夫森:加牛奶[J].艺术界,2010(03):57-59. [23] Lev Manovich. Ten Key Texts on Digital Art:1970-2000[J]. Leonardo,2002(5): 568. [24] Lev Manovich. The paradoxes of digital photography. Photography after photography. [J].1995:58-66. [25]Po-Hsien Lin. A Dream of Digital Art:Beyond the Myth of Contemporary Computer Technology in Visual Arts[J]. Visual Arts Research,2005(1): 1. [26] Bollmer G, Guinness K. Empathy and nausea: virtual reality and Jordan Wolfson’s Real Violence. Journal of Visual Culture. 2020;19(1):28-46. [27] Battista, Kathy. "The White Cube in Virtual Reality." Architectural Design 91.3 (2021): 102-111. [28] Charnley, Alex. "Digital Unreason: Jordan Wolfson’s ‘Evil Jew’." Animation 12.3 (2017): 318-333. [29] Cranny-Francis, Anne. "Is data a toaster? Gender, sex, sexuality and robots." Palgrave Communications 2.1 (2016): 1-6.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