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严振文
文章摘要
混凝土泌水作为影响工程耐久性的关键诱因,其形成机制长期存在材料学与施工管理学的认知断层。研究通过解构材料-环境-工艺的耦合作用关系,揭示了水泥悬浮力失效、骨料沉降加速、环境水分迁移驱动力等核心机理,突破传统单一归因的局限。针对协同失控问题,提出细度控制标准、级配动态调整规范、温湿度分级响应预案等决策工具,构建覆盖配比设计、过程监控、流程再造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成果显著提升泌水预控能力,为降低质量争议成本、延长混凝土结构服役周期提供理论支撑,推动工程质量管控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干预范式转型。
文章关键词
混凝土;泌水现象;产生机理
参考文献
[1] 樊国祥.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试验检测的探讨[J].时代汽车,2025,(06):190-192.
[2] 田洪斌,贾殊,陆斌,吴建奇.基于正交试验的超高层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混凝土,2025,(01):173-177.
[3] 郑焕璋.混凝土泌水案例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2024,40(09):120-122.
[4] 范远林.机制砂高质量加工与混凝土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4,22(17):136-138.
[5] 刘军,杨茂乾,宋西成.混凝土增粘剂的合成制备及性能探究[J].中国建材科技,2024,33(03):26-3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