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伟新
文章摘要
城市口袋公园作为高密度城区碎片化空间活化的核心载体,其微景观设计需在有限尺度内实现生态、文化、社会价值的协同提升。本文以鹿城百里东路绿地改造提升工程与瓯海金域中央游步道项目为研究样本,从文化转译、生态织补、功能重构、社区激活四个维度构建微景观设计策略框架,结合“海绵城市”“全龄友好”等前沿理念,提出历史符号转译、分层植物配置、多功能设施集成等具体方法,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口袋公园设计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文章关键词
口袋公园;微景观设计;文化转译;生态织补;社区激活
参考文献
[1] 刘存,郭立鑫,乐炜晔.基于康养理念的城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丝网印刷,2025,(05):125-127.
[2] 严水金,马辉,杨雨萱,等.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城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策略[J].包装与设计,2024,(01):118-119.
[3] 张欣,刘洋,刘志强.城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沈阳市雪莲街口袋公园设计为例[J].辽宁林业科技,2023,(04):55-57.
[4] 周彤,张琴,丁丫栩.城市口袋公园参与式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12):49-50.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