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 洁
文章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产科中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策略。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的50例早产妊娠分娩的女性,将其作为观察组,然后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正常妊娠分娩的50例女性,将其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早产的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早产的危险因素,然后根据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性策略。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后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之间的受教育水平、是否为初产妇、是否存在流产史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高龄分娩率、妊娠期糖尿病率、胎儿窘迫率、胎膜早破率、白细胞介素-6、纤维连接蛋白、胎儿DNA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血镁、宫颈长度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高龄分娩、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白细胞介素-6、纤维连接蛋白、胎儿DNA水平、血镁、宫颈长度属于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产科中发生早产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分娩、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白细胞介素-6、纤维连接蛋白、胎儿DNA水平、血镁、宫颈长度,若存在上述因素,则需要提示医师对此类妊娠女性做好健康宣教,帮助其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并且对个人饮食方案进行调整,重视定期产前检查工作,并且对胎儿的生长情况进行密切监护,做好产期的保健服务,从而预防早产的发生,降低早产率,值得推广。
文章关键词
产科;早产;危险因素;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1] 夏敏,杨平,崔伟,等.双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特点及早产儿结局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 12(5):590-596.
[2] 乌兰托娅.双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特点及早产儿结局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14):124.
[3] 李思慧,龚景进,莫金桦,et al.单,双胎早产的高危因素及早产儿结局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8, 34(2):171-175
[4] 刘寒艳,龙晓林,李磊,et al.IVF/ICSI 双胎妊娠新生儿结局及双胎妊娠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6(32):3050.
[5] 刘晓敏,俎晓霞,张鸣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9):1622-1625.
[6] 赵祖英,庞义坚.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 2019, 21(6):334-337.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