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肖江平
文章摘要
在“双减”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共同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型挑战。本研究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找最小公倍数”一课为案例,探讨结构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内容结构化、活动结构化、思维结构化和文化结构化四个维度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结构化教学范式。
文章关键词
结构化教学;小学数学;最小公倍数;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廖运富.结构化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0.
[3] 张天宝.结构化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6-59.
[4] 曹培英.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5] 黄荣华.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1(6):45-47.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