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路遥,陈碧霞
文章摘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的统一综合。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及价值观体系的高度认同感。高校作为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主要场所,必然要肩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当前高校教育仍存在系统性欠缺、体验深度不足、认知向行为转化困难等现实困境,本文借助文化自信的视角,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育人队伍、创新现代化表达形式,建立“知行合一”的评价体系四方面推动创新转变,实现从选修到核心、从单一到协同、从灌输到体验,从知识到行为的路径转型,从而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筑牢文化自信之基。
文章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自信;大学生;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5-09-22].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3] 冯志纯,周行健.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4] 谭琳妃,朱德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逻辑[J].贵州社会科学,2025,(06):77-8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EB/OL].(2019-06-15)[2025-09-22].
[6]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15-22+158.
[7] 李乙.文化自觉视域下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问题与路径探析——以陕西金蚕文化为例[J].林区教学,2024,(09):7-10.
[8] 周青.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人民教育,2023,(06):59-62.
[9] 司新丽,何昊汶.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问题与路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01):83-92.
[10] 简臻锐.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结构与结果探析——基于北京市 9 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05):75-80.
[11] 张孝全.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播的方法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0):86.
[12] 曹留成."“知行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教育探究——评《融合与创新:德育·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建设.21(2021):82.
[13] 占德杰.找准用好课程资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J].中小学管理,2022,(09):57-60.
[14] 邓凌敏.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出场、方向与审慎应对[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3(06):106-112.
[15] 江红,张瑜.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体验式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0,(16):58-61.
[16] 王苏丫,陈伟,杨凌,等.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5,(01):38-5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