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永玲,邓 莉,谭欣丽,黎宇婧
文章摘要
“双减”政策将持续改善小学生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但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根深蒂固,为系统评估小学生课业负担,本研究基于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与身心反应四个维度构建多维监测框架。通过对632名小学生和12名教师的深度调研发现: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仍整体偏重,表现为时间分配不均、任务数量过多、学习压力显著(独生子女群体尤为突出),同时伴随身体状态普遍欠佳等现实问题,反映出减负政策在实践层面存在主体协同不足、评价机制固化、资源分配失衡及教育观念功利化等深层制约。据此,研究提出“政-校-家-社四位协同、均衡资源、优化环境、关注情绪”等系统性对策,旨在为实现“减负提质”目标、推动义务教育生态优化提供策略参考。
文章关键词
“双减”;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 白颖颖,皮双双,张雪芳.中小学减负七十载的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23,(11):107-118.
[2] 王晓红.“双减”政策下小学生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对朝阳市 186 所小学的调查[J].辽宁教育,2022(20):65-68.
[3] 秦玉友,綦文惠.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基本共识与发展趋势[J].教育与经济,2022,38(01):3-10.
[4] 武丽莎,王晓宇.“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课业负担治理:逻辑框架、运行机制与实践方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5,26(03):62-68.
[5] 胡惠闵,柯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09):129.
[6] 付卫东,刘尊贤,唐旭.智慧作业是否减轻了留守儿童课业负担——基于江西省 78 个县(区)的调查数据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22,(08):85-93.
[7] 宋乃庆,杨欣,王定华,朱德全.学生课业负担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5-81.
[8] 李栋,张增田.学生课业负担的归因及其破解——基于学生课程理解的视角[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5(06):97-105.
[9] 陈玉玲,邵艳红.历程、特征与优化: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治理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04):21-34.
[10]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苏珺珺,雒亮.三维政策工具框架下我国减负政策内容研究——基于 1955—2021 年 150 份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4,(06):132-147.
[11] 李佳丽,张民选,张平平.实现“双减”的路径探究:基于外部和内部激发因素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2(4):9-20.
[12] 韩晓敏,孙元涛.我国基础教育减负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与因应路径——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3(1):48-56.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