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协同创新机制: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

ISSN:2737-4297(P)

EISSN:2705-1358(O)

语言:中文

作者
杨雪英
文章摘要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团结进步。面对教育质量提升、文化传承创新、国家认同培育等多重挑战,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协同创新机制成为关键突破口。本文立足学科交叉、教育治理现代化及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深入剖析民族地区课程建设面临的核心困境,提出“多元主体联动、多学科知识融合、多层次文化整合”的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系统构建包含动力激发、主体协同、内容开发、资源整合及评价反馈等核心要素的运行机制。研究认为,唯有通过政府主导的制度保障、校际资源的深度共享、乡土智慧的课程转化以及动态精准的监测反馈,方能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从“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创新的根本转变。
文章关键词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治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4-09-28(002). [2] 张诗亚.论学科与学科交叉[J].重庆高教研究,2022,10(04):3-6.2022.04.001. [3] 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109-113. [4] 袁梅.边疆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结构框架与建设路径[J].教育研究,2025,46(02):151-159. [5] 李红婷,滕星.倡导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兼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理论依据及理论贡献[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17-23.2020.06.004. [6] 滕星.民族教育概念新析[J].民族研究,1998,(02):23-30. [7]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