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培金,韩 鹭
文章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聚焦于体育锻炼这一重要途径,深入探讨其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多重意义,涵盖认知发展、情绪调节、意志品质锻造、人际与社会能力培养以及自我概念完善等关键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包括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丰富课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等,旨在为高校有效利用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研究认为,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助力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对其学业成就、职业发展和人生幸福具有深远影响。
文章关键词
体育锻炼;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身心健康;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为健康中国夯实体育之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全民健身工作纪实_共产党员网 https://news.12371.cn/2017/08/08/ARTI1502142990254676.shtml
[2] 张瑞红.高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603-1604.
[3] 成晓娟,苗小翠,肖海雁.体育锻炼赋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21):165-168.
[4]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的通知_国务院部门文件_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5/content_6857361.htm
[5] 饶思瑞,石慧.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改善作用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25,46(06):916-917.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