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省思与实践路径探析

ISSN:2737-4297(P)

EISSN:2705-1358(O)

语言:中文

作者
杨思懿
文章摘要
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范式,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仍较为突出。通过深度文献分析、案例反思和理论推演,系统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理论优势与适配性,包括其对意义聚焦、交际能力提升和学习动机促进的作用。同时,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如任务复杂度梯度难以掌控、语言形式关注不足、评估标准模糊以及师生角色转变困难等。基于中国高校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尝试构建更具操作性的任务设计原则框架和本土化实施路径,强调写作任务应整合目标性、认知挑战性、支架支持和文化情境,以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为教师提供理论反思与实践设计的参考。
文章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高校英语写作;二语习得;教学理论;定性研究;教学困境
参考文献
[1] 埃利斯.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300. [2] 加斯&瓦罗尼斯.输入、互动与第二语言产出[J].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994,16(3):283-302. [3] 克拉申.原则与实践: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1-250. [4] 克拉申.输入假说:问题与启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1-200. [5] 朗.母语者/非母语者对话与可理解输入的协商[J].应用语言学,1983,4(2):126-141. [6] 朗.语言环境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应用语言学,1996,17(1):413-468. [7] 努南.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250. [8] 斯基汉.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框架[J].应用语言学,1996,17(1):38-62. [9] 斯基汉.认知方法与语言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200. [10] 斯温.交际能力:可理解输入与输出的作用[J].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985,1(1):235-253. [11] 斯温.输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三个功能[J].原则与应用语言学,1995,1(1):125-144. [12] 瓦罗尼斯&加斯.非母语者/非母语者对话:意义协商模型[J].应用语言学,1985,6(1):71-90. [13] 维果茨基.思维与社会: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78:1-300. [14] 文秋芳.任务型语言教学与测试中的任务难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200.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