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茯苓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ISSN:2705-098X(P)

EISSN:2705-0505(O)

语言:中文

作者
陈省平,王丕琦
文章摘要
借助网络药理学技术,我们从茯苓中锁定6个潜在活性成分,其关键靶点集中在GABRA1、GABRA5、CHRM1、CHRM2及PTGS2。KEGG分析显示,这些分子可能通过多条通路发挥作用: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干预GABA能突触、影响尼古丁与吗啡成瘾机制,并涉及内源性大麻素逆向信号以及味觉转导过程。
文章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茯苓;抑郁症;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许鹏,章程鹏.基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中药防治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7):232-238. [2] 胡昱月,范晶晶.奔气方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30(8):1450-1452. [3] 景成辉,高长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公开专利中中医治疗抑郁症的遣方用药特点[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6):401-404. [4] 李玉娟,金星.中医治疗抑郁症方药应用规律探析[J].河南中医,2015,35(1):173-175. [5] 刘媛,陈洁,孙辉,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猫爪草治疗结核病作用机制研究[J].山东科学,2021,34(6):51-61. [6] 刘淇,纪雅菲,周洪莉,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荆芥-防风药对抗过敏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5):136-143.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