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小霞
文章摘要
胸外伤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与康复进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缓解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本文探讨常见心理干预理论,涉及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理论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分析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对干预的影响,现代技术如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能进一步优化心理护理效果。个性化和精细化的干预策略,可促进患者心理恢复和身体康复。
文章关键词
胸外伤;心理应激反应;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文卉,张鑫,路闯,等.叙事护理干预对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心理状态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5,39(02):270-272.
[2] 吴秀静,刘芳,陈长云,等.S-ABC框架下系统心理干预联合康复干预用于急诊严重手外伤患者护理的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5,23(05):475-477.
[3] 金干,肖文婷,王婷婷,等.疼痛舒缓管理联合ADOPT模式改善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心理应激及睡眠质量的研究[J].河北医药, 2025,47(04):603-606.
[4] 张倩倩,王飞飞.手外伤患者心理压力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24,19(24):13-16.
[5] 王雨婷.基于多学科康复护理的强化心理护理在急诊儿童前牙外伤患者中的应用[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急诊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急诊专业委员会第9次口腔急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24:73.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