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书霞,邹 华
文章摘要
分析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血管再狭窄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针对性护理预防策略并验证其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设计,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PTA治疗的120例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按术后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60例,实施AVF常规护理)与观察组(60例,实施“危险因素导向的综合护理干预”)。通过6-12个月随访,分析护理相关再狭窄危险因素,评价综合护理策略对再狭窄率、内瘘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术后内瘘侧肢体保护不当(如负重、压迫)、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不足(如未规范锻炼、皮肤护理缺失)、随访监测依从性差(如漏检血流量)、穿刺操作不规范(如定点穿刺);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再狭窄率(11.67%、2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8.33%、46.67%)(P<0.05),且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术后6个月85.6±7.2分)、内瘘血流量(术后12个月576.3±70.8mL/min)、透析充分性(Kt/V1.36±0.12)均优于对照组,内瘘血栓、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1.67%)(P<0.05)。结论:术后肢体保护不当、自我护理能力不足等护理相关因素是PTA术后再狭窄的重要诱因,通过“个性化护理评估-强化自我管理-规范随访监测-优化穿刺护理”的综合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再狭窄率,改善内瘘预后,为临床AVF护理提供实践参考。
文章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血管再狭窄;危险因素;预防策略;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
参考文献
[1] 苏宝庭.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药研究,2025,4(12):34-36.
[2] 廖为荣,邓新明,李志元,等.超声辅助经皮球囊扩张与动静脉内瘘重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25,46(02):303-306.
[3] 吴文涛,刘民,邵祥,等.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24,30(34):117-120.
[4] 张朝平.(2023).超声引导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医药前沿,13(28),72-74.
[5] 梁英级,吴静&钟逢逍.(2022).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16(20),50-52.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