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的研究进展

ISSN:2705-098X(P)

EISSN:2705-0505(O)

语言:中文

作者
陈志欣,杨玉秋,赵福全
文章摘要
在医疗行业的高速发展中,蒙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价值愈发凸显与被重视,并在很多疾病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文章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为切入点,综合现有文献资料,分析了西医、中医、蒙医对该病症的认知与治疗现状,并就蒙西医结合治疗该疾病的进展与未来展望进行探讨。旨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
文章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蒙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 林志兰.中医护理技术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3(4):4. [2] 马新军,梁文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8):57-60. [3] 梁萍.熄风祛痰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4):187. [4] 周志伟,周娟.天麻钩藤饮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脑部血流速度的作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0):105-108. [5] 杜大全,钟琼珊,万海华,等.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阻络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39(08):1627-1629. [6] 蔡永清,杨金锋,刘萌.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4,30(10):28-30. [7] 汪生志,柳刚,欧小燕,等.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脑血流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25(12):150-154. [8] 朱茂荣,李瑞国,武西芳.芪地理归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4,47(06):73-77. [9] 胡玉荣.蒙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7):20-21. [10] 董亚莉,阿日嘎太.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4):409-411. [11] 王小柳,刘群会,黄亚玲,等.化浊通络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疗效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3,41(12):155-158.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