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ISBN:978-981-94-2457-3
作者:韩嘉辉 王 昕 慕 玥
语言:中文
发表年份:2025
收录数据库:新加坡图书馆
水土保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它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下,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增强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同时,水土保持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减少农业生产的生态足迹,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书中从环境科学的基础概念出发,探讨了环境承载力、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随后,深入分析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涵盖土壤侵蚀控制、生态修复与科技创新,以及具体的工程技术和植被措施。此外,书中探讨了农业产业化、生态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并强调了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数字化农业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最后,本书聚焦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策略,深入讨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途径,为实现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指导和建议。
第一主编:
一、基本情况
韩嘉辉,河南卢氏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始终坚守水土保持技术岗位,2022年12月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现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职工。
二、基本条件
1.本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能够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单位规章制度,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申报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2.2016年毕业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2月,取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科学历。
三、经历能力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始终坚守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在工作中通过对水土保持知识的再学习、实践,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水土保持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监督和水土保持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共参加部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约25个,验收项目核查约10余项次,在督促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义务,做好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技术服务方面,涵盖水土保持方案、监测、监理、验收、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价等方面。主持完成了“山西运城至河南灵宝高速公路运保黄河大桥”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修订《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程序》、《水土保持质量监督检查导则》于2023年1月以文件编码01-A/O将该办法印发。
第二主编:
一、基本情况
王昕,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始终坚守水土保持技术岗位,2022年5月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现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职工。
二、基本条件
1.本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能够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单位规章制度,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申报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2.2015年6月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三、经历能力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专业技术岗位工作,长期从事水土保持科研工作,作为项目主持人牵头完成了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局列课题“高效水保植物繁育试验”“优良沙棘杂交品种选优试验”两项,天水市秦州区区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优良沙棘新品种引种试验与示范”一项,先后获得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作为骨干人员与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合作开展“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高效水保植物示范建设”课题,参与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沙棘育种协作网”项目。
同时具有全面系统的水利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先后从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治理、沙棘等运行管理和规划设计等工作。作为骨干人员先后参与了黄河玛尔挡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理、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项目、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项目、《天水市职教园区(一期)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试验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工作。
第三主编:
一、基本情况
慕玥,甘肃环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始终坚守水土保持技术岗位,2022年5月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现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职工。
二、基本条件
1.本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能够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单位规章制度,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申报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2.2016年6月毕业于中原工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三、经历能力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始终坚守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在工作中通过对水土保持知识的再学习、实践,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水土保持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目前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水土保持相关技术服务工作,涵盖水土保持方案、监测、监理、验收、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价等方面。
作为技术骨干、主要完成人参与“银川至昆明国家高速公路(G85)彭阳(甘宁界)至平凉至大桥村(甘陕界)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兰州廉政文化公园防洪影响分析及整改方案报告”编制以及“黄河盐锅峡水电站”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报告编制等多项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资源论证以及防洪评价等项目;作为主要贡献者,参加完成了“(1991—2000年)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径流泥沙测验资料(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整编刊印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主持完成天水市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二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国源电力博州2×66万千瓦煤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以及S208线洛门镇至水帘洞景区段旅游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项目。
第一副主编:
一、基本情况
张慧,山东东阿人。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始终坚守水土保持技术岗位,2022年12月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现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职工。
二、基本条件
1.本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能够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单位规章制度,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申报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2.2015年6月毕业于鲁东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三、经历能力
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水利、水土保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关注和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动态,主要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招投标、水土保持相关技术服务、水文资料整理、各类报告编写、预算编制,各类综合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不断学习与进步,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作为技术骨干,在《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甘南州玛曲段)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省道301线海石湾至岗子沟公路大通河1、3号大桥防洪影响评价报告》《青海省大武经达日至班玛公路扩建工程达日黄河大桥防洪影响分析报告》《天水市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二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等各类技术报告的撰写、彭阳县玉洼村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等各类规划的编制、《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径流泥沙测验资料(1991-2000年)》等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副主编:
一、基本情况
李旭,甘肃会宁人。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始终坚守水土保持技术岗位,现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职工。
二、基本条件
1.本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能够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单位规章制度,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申报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2.2018年7月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三、经历能力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始终坚守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在工作中通过对水土保持知识的再学习、实践,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水土保持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目前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水土保持相关技术服务工作,涵盖水土保持方案、监测、监理、验收、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价等方面。作为负责人主持“卢氏县建筑垃圾处理再生利用中心项目验收项目,作为技术骨干、主要完成人完成“卢氏县生活垃圾处理再生利用中心项目验收报告”编制以及“忠武线荆襄支线尹集教育园区及黄家湾段管道改线工程验收报告”。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承载力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章 水土保持概述
第一节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第二节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第三节 水土保持科技创新
第三章 水土保持的工程技术
第一节 山坡防护工程
第二节 山沟治理工程
第三节 山地灌溉工程
第四章 水土保持的植被措施
第一节 植被防治水土流失工程
第二节 植被措施中的生态水文原理
第三节 植被措施中的土壤生态原理
第五章 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理论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三节 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第六章 农业生态化发展
第一节 生态农业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与系统结构
第三节 生态种植与养殖技术
第七章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
第一节 低碳农业经济概论
第二节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推进中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 数字化农业发展
第一节 数字化农业概述
第二节 数字化农业模式
第三节 数字化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
第九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农业机器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和途径
参考文献